|
 |
患者 |
2014年1月15日胸科医院迁到新址,发展空间有了质的飞跃。营养科的软硬件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迁址前的营养科未能开展所有的功能区,根据“三甲”与质控的要求营养科必须有五大功能区,在院方的大力支持下,营养科设有营养门诊、临床营养、肠内营养配制室、肠外营养配制室、代谢室。我是肠内营养配制室的一员,面对更全面更新的工作要求,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以前的知识储备是我今天工作的能量供给,我深知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营养支持理应与其他治疗同等重要。病种不同,营养的配制也有异有同,博众家之所长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本院的特色和精神,制定出更符合本院病人的肠内营养液。
工作的开始便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空气质量与配制环境的质量问题。为了肠内营养液可以保质保量,我们对配制室的环境及使用的器具做了严格的细菌培养,在和科主任讨论后,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并按照规定一步步落实,由院感护士纪老师帮助肠内营养配制室完成此项工作。以后的每个月定期都要对空气、食物、器具、肠内营养液、配制人员的手部进行细菌培养。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各种食物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合为病人制作肠内营养液的食物,以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顺利辅助临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4月10日,我们接收了CICU病区耿婕主任的紧急会诊,也是我们肠内营养治疗第一位患者,这位病人较为特殊,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只是经口摄入不足的问题困扰临床不能正常给药而影响治疗。主管医师询问我们是否要下鼻胃管接受营养治疗,对于我们来说确实经鼻胃管注射肠内营养液在制作方面更为方便简单,但对于清醒的病人来说下鼻胃管是很大的痛苦。病人是位援藏40年的老干部,有良好的依从性,但性格固执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干扰治疗。回科后我们和营养师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研讨和争议。“第一次临床治疗要慎重、稳妥”,“病人的安全、舒适和全营养才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压力就是动力,挑战赋予了我们最好的前进支点。做出最好口感的肠内营养液,是营养科全体工作人员为之奋战的目标。由肠内营养配制师毛蕊、张晴进行配制,通过技术改变食物的口感,最终既满足临床肠内营养治疗又支持口感的肠内营养治疗液配制而出。坚持了五天的营养治疗,因为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肠内营养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病人从一开始的卧床不语,到能和我们简单交谈,最后直到病人转院已经可以坐起来和我们正常对话回答问题。病人家属出院前向我们咨询回家后怎样照料老人,所以专门根据病人的情况做了饮食指导,保证出院后病人能继续按照正规的方式摄入各种营养素。家属对我们的认可、感谢和病人治疗后的良好效果是对我们营养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增加了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的信心,迁址后的首例肠内营养干预的成功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此后我们相继接收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肠内营养治疗患者……
与临床治疗相比,营养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做到治病却可以在防病和复原方面起到神奇的功效。在饥饿时营养为食,在饱腹时营养为药,肠内营养治疗就是住院患者快速修复组织恢复身体的途径之一,营养科则是一个集治疗、检查和宣传的全面体系。我们应时刻谨记医院的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永远把知识、勤奋、创新、服务贯彻到工作当中,响应建设无陪伴医院的号召,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专属于个人的营养治疗方案,为临床辅助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对每一位病人的责任心,也是身为一位胸科人的责任心。
(营养科 纪侠 毛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