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73岁黄大爷在全国寻医后,不远千里慕名来到天津市胸科医院。黄大爷患的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巨大咽食管憩室。一吃饭就脖子变粗,越吃越难下咽,最后连水也喝不下去,常常要将吃的食物再吐出来。每次吃饭都是脖子很粗,肚子很饿。一年下来瘦了30多斤。在张逊主任的带领下,胸外科成功地治愈了他的“怪”病。
在黄大爷即将出院的那天早上,我们来到胸外科病房去采访他。一见面,黄大爷就竖起大拇指非常激动地连连称赞说:“胸科医院就是厉害!胸科医院就是负责!张逊主任真是好主任啊!”他的家属对我们说:“我们当初在其他医院看病时,大夫们都说这种病太罕见了,手术风险太大,让我们还是到别的医院去看看。我们到了全国好多家知名的大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这样”。在黄大爷一家陷入绝望的时候,黄大爷的女儿通过网络咨询华西医院的医生,知道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张逊主任在2012年曾经通过胸腔镜手术成功地治愈了1例与黄大爷疾病相同的患者,是国际首创的治疗方法。抱着“碰碰运气、试试看”的心情,一家人从成都市来到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在门诊就诊室,黄大爷拿出张逊主任发表的论文复印件,对张主任说:“我得的就是这种病,我也希望做微创手术”。看了黄大爷带来的临床检查资料,张逊主任肯定地对黄大爷说:“您放心,您的病我们能治”。经过住院后复查食管造影和食管镜后发现,黄大爷患的巨大咽食管憩室与胸外科曾经治疗的病例不一样,他的憩室开口与正常食管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都开口于咽食管入口处。憩室的底部位于胸廓入口水平,这样的憩室结构大大增加了经胸进行胸腔镜手术的难度。张逊主任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虽然困难较大,胸腔镜手术仍然是可行的。与上一例手术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做憩室与食管间嵴切除术,而是做憩室与颈段食管侧侧吻合术,让患者吞咽的食物先进入憩室,再经憩室与颈段食管的侧侧吻合口进入食管腔。手术方案确定后,张逊主任主刀、徐医军副主任医师和杜林医师为助手,在麻醉科和手术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下,按照预定的手术方案,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下憩室与颈段食管侧侧吻合术。那天我院胸外科正巧举办“胸腔镜微创技术学习班”,来自5个省市的胸外科医生亲眼见证了这种治疗巨大咽食管憩室新术式的诞生过程。手术后黄大爷恢复顺利,复查食管造影和食管镜检查,均显示憩室与颈段食管侧侧吻合口通畅,黄大爷吃饭既顺利又香甜。一家人对治疗效果都非常满意。
据张逊主任介绍,对于巨大的咽食管憩室,国内外既往没有一个安全、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2年我院胸外科采用胸腔镜手术为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解除了巨大咽食管憩室对食管的压迫,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术后经天津市医学情报研究所文献检索证明:“中英文均未查到胸腔镜治疗巨大咽食管憩室的文献报道”。因此可以说这种术式是我们自己在国际上首创的手术方法。根据巨大咽食管憩室形成的结构不同,张逊主任将巨大咽食管憩室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憩室开口于颈段食管侧壁,治疗上应采用胸腔镜经右胸行憩室与食管间嵴切开术;Ⅱ型为憩室与食管共同开口于咽部,憩室呈盲袋状,与食管并行,治疗上需采用胸腔镜经右胸行憩室与颈段食管侧侧吻合术。由于上述两种术式为张逊主任国际首创,因此将其命名为“张氏手术”,也是为中国人争光,是目前治疗巨大咽食管憩室最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图一. 术前食管造影显示巨大咽食管憩室呈盲袋状。
图二. 术后食管造影显示造影剂顺利通过憩室与颈段食管侧侧吻合口进入食管腔。
图三.张逊主任及助手们在为黄大爷进行手术
|